中國人曾以茶作為自己的理想,而這種理想也可以理解為一種“茶的文明”!您相信嗎?
在中國悠遠的文化長河中,自告別了“萬物皆有靈”的自然崇拜之后,儒釋道三種教義的精神,在千百年里浸潤和滋養(yǎng)著中華文明的生長,他們的代表人物分別是孔子、釋迦牟尼和老子。
在中國民間曾有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:有一天,孔子、釋迦牟尼和老子站在象征著人生的一壇醋前,各自用手指蘸了一點嘗其味道;孔子說那是酸的,佛祖認為那是苦的,老子卻斷言那是甜的。
在這壇醋面前,孔子是實證主義者,佛祖是悲憫主義者,而道家卻是對現(xiàn)世的全盤接受,它和儒家和佛家不同的是,道家試圖從這個充滿著悲哀無常和痛苦空寂的人世中找到美和快樂。由此,人類也稱中華民族是一個樂感的民族!
而“茶”為道,正是來自道家的“道”。茶道崇尚存在于平凡和日常生活中的“不完美”,是在探尋生之藝術的唯美主義,也是一種生活中的理想主義境界。茶道中的理想,就是發(fā)現(xiàn)人生瑣事中的偉大,并相信:只要我們愿意承認它,完美會存在于任何一個地方。
它與佛教近些年流行的“生活禪”也有許多相通之處。在中華祖先童貞般清純的眼睛里,茶既是理想,又是藝術,它有一種蕩滌腐敗,清凈無垢的力量。茶不再是充滿詩意的消遣,而成為自我實現(xiàn)的一種方式。
令人驚訝的是,距今近一百年前的一位日本藝術評論家岡倉天心竟作出了這樣論斷:“對于近代的中國人,茶雖是可口的飲料,但已不是理想。國家連綿不斷的災禍奪走了他們追求人生意義的熱情。中國人變成了現(xiàn)代人。也就是說他變老了,變得清醒了。如今,他已經(jīng)失去了對詩人和古人的崇高信仰;對于構成詩人和古人的永恒青春和活力的虛像,他感到幻滅……他杯里的茶葉總是令人贊嘆,散發(fā)著花一樣的芳香,但唐宋時代茶禮的浪漫風情,卻已不能在他的茶杯里尋到蹤跡。”
使我深深震動的是,他的話竟是如此準確。當今的中國人真的是變老了嗎?變得無比現(xiàn)實了嗎?不過我覺得“在國家連綿不斷的災禍”之后還應加上“長期的貧困”幾個字,人在極度貧困時,現(xiàn)實是往往大于理想的。
然而,對現(xiàn)代的中國人來講,貪婪和瘋狂的物欲,更是秒殺理想的毒藥。情況常常是,無論現(xiàn)實多么令人沮喪,中國人的夢與理想總是不能泯滅的,傳統(tǒng)文化的強大生命力總是在不同的時代里涅槃!
我有一個夢,就是能在不遠的將來在中國恢復茶的理想!
茶的理想:就是對美的追求,就是人在這藍色星球上詩意的存在。
茶的理想:就是對自然的追求,就是寰宇間萬物共生的平等與歡欣。
茶的理想:就是對和平的追求,就是再沒有“殘酷”和“暴力”,鮮花與歌聲伴著日落和月升。
茶的理想:就是對健康的追求,就是疾病不再是對生命的威脅,生命無需掙扎,生活日日常新。
茶的理想:就是對新文明的追求,就是簡約與樸素的回歸,簡單的生活,簡單的情感,簡單的幸福,它也將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形式!
作者:王洪波
來源:普洱雜志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